基础信息

书名:松弛感
作者:小野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紫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ISBN:9787547745496
字数:45千字

推荐语

人生中积极创造松弛感,追求自在心安。

内容简介

人民日报推荐!内心拧巴、纠结、敏感、易受伤的背后,其实是缺乏松弛感。松弛感不是放弃努力的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在乎,不是无所事事的悠闲,松弛感而是尽力之后对追求的随遇而安,是无所畏惧活出自在心安、坚持自己的本心。本书是畅销书作家写给易燃易爆易焦虑的年轻人,从自我、情绪、生活、职场、亲密关系等角度来讲述松弛感的含义,以及如何在人生中创造出松弛感。人生唯有不断精进本事,不断修炼自己,才能保持情绪内核稳定,由内而外散发出松弛感。

作者简介

小野,本名李远,小说家、电影编剧。1951年生于台湾,毕业自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80年代初与吴念真、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合作推动台湾地区新浪潮电影运动。1984年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获第23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1987年与杨德昌合编的《恐怖分子》获第28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此外还多次入围金马奖及其他影展。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北电影节主席、台湾电影公司节目部经理、中华电视公司总经理等职。自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起至今,著有一百多部作品,并屡次获奖,长年畅销。其创作类别丰富多元,以散文最多,涵盖小说、童话、电影剧本。成名作小说《蛹之生》获联合报文学奖首奖、金鼎奖最佳著作奖等,并被《中国时报》读者票选为“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小野,本名李远,小说家、电影编剧。1951年生于台湾,毕业自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80年代初与吴念真、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合作推动台湾地区新浪潮电影运动。1984年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获第23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1987年与杨德昌合编的《恐怖分子》获第28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此外还多次入围金马奖及其他影展。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北电影节主席、台湾电影公司节目部经理、中华电视公司总经理等职。自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起至今,著有一百多部作品,并屡次获奖,长年畅销。其创作类别丰富多元,以散文最多,涵盖小说、童话、电影剧本。成名作小说《蛹之生》获联合报文学奖首奖、金鼎奖最佳著作奖等,并被《中国时报》读者票选为“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小野,1951年生。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研究分子生物學。曾擔任**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助教。  1981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服務,結識導演吳念真,並與幾位朋友一起合作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為「台灣新電影」運動奠定基礎。1990年代初,擔任由《遠見雜誌》所投資「尋找台灣生命力」電視影片的策畫及總撰稿。曾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2000年出任台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2006年出任華視公共化後第一任對外徵選的總經理。  小野以《蛹之生》一書成為70年代暢銷作家,其創作類別豐富多元,並屢次獲獎肯定,包括聯合報文學獎首獎及五度入圍電影金馬獎,並以《恐怖份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刀瘟》等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劇本獎;1990年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民國60年代十本書之一。  其相關創作已超過百部。在書寫第一本書《蛹之生》時,他以青春熱情與世界對話。30多年後的今天,小野更加用心用情,與每個人分享生命中需要時常溫故知新的人生課題。$$$$$小野/總監製作家、電影人。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1980年代初,受聘自美返國擔任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並且結識導演吳念真,一起合作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1990年代初,小野擔任由《遠見雜誌》投資之《尋找台灣生命力》電視影片的策畫及總撰稿。之後,小野曾任台灣電視公司董事,在任內推動「台灣電視文藝復興運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