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书名:去国的悲哀/西北的剖面
作者:杨钟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ISBN:9787108070562
字数:222千字
推荐语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创始人、中国恐龙研究泰斗杨钟健的游记,记录了他一生中重要的学习、考察和科研经历。即是古脊椎动物学的学科发展史,又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内容简介
《去国的悲哀》写于1923―1928年,讲述了杨钟健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由家人出资,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古生物和地质学,师从古生物学家施洛瑟的经过。他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由华县出发,经北京、上海,然后坐船从上海出发到慕尼黑(他在书中称之为明兴)的经历;还记录了留学期间,与老师同学在瑞典以及德国的其他城市进行地质考察的见闻。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外交亦处于下风,杨老一路走过,见到农村濒临破产,城市建设无望,百姓生活疾苦,心情十分悲凉。在国外见到一切正值发展上升阶段,尤其是每每到博物馆、陈列馆参观,看到别人欣欣向荣,不由得想到自己国家政治经济情形落后,更别说科技文化的发展了。总之,杨老这种矛盾复杂的情感,在他这一路中,无时不刻不在流露着。我们跟随杨老的脚步,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去国外一游,也能够感受到他的心情。《西北的剖面》首版于1932年,作者在山西西部、陕西北部一代旅行调查三个月,又去东三省不到一月,然后参加中美考察团前往内蒙古二连浩特东部一带,最后是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由张家口出发一直向西到吐鲁番、乌鲁木齐,然后取道西伯利亚回到北平。杨老将这四次旅行的经过和感受记录下来,汇集成册,取名“西北的剖面”,由翁文灏做序。
作者简介
作者杨钟健,字克强,陕西华县人,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地层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1959—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三次当选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两次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曾荣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会员、英国林耐学会会员、前苏联莫斯科自然博物馆协会国外会员。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及西北大学校长。曾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等国访问及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