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书名: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作者:【美】巫鸿 主编;郭伟其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ISBN:9787208162396
字数:231千字

推荐语

巫鸿主编,艺术史理论前沿集成,探讨全球化时代兴起的中国艺术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辑《世界3》以“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为专题。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是西方新艺术史集中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拓展新方法的时代。这个时期既出现了对文人生活进行全面解剖的解构性论著,也出现了具有重建艺术史野心的通史写作;既有来自人类学、考古学的整体思维,也有来自后现代哲学、文学研究的纷繁术语,意识形态化也成为这一时期部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视野已经远远超出绘画史领域,形成青铜器研究、宗教美术研究、墓葬艺术研究等领域的同时并进,另一方面展示方式、观看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空间性、物质性等观念的兴起也极大地拓展了所有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变化,伴随着80年代后国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全球化领域中兴起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海外”背景带来新的语境。期间,中国艺术史与整个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关系不断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推移发生转变,产生了新的思想。事实上,“海外”对于三四十年前与今天的中国艺术史届而言或许有不同的意义,但它仍然能概括这一时间段中的一些学术反思:本辑副标题重提的“海外”概念,其本质意义就更接近于“知识生产地点”,反映出不同地点的研究特性,其中的跨学科领域思考、不同研究旨趣、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等塑造了中国艺术史的转向和未来。《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希望对各地的知识生产进行部分总结和介绍,关注不同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在比较中反思三四十年来这个学科的图景。

作者简介

作者巫鸿,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