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书名:预防医学
作者:朱启星;傅华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ISBN:9787117204248
字数:360千字
推荐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强化预防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实践中预防医学思维的培养。
内容简介
预防医学是医学服务中最积极、最经济的医学服务模式,代表着医学发展方向。现代医院已不仅仅服务患者,其服务范畴也已扩展到健康和亚健康者。因此,一名合格的临床住院医师,除应该具备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其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预防疾病的基本技能也应是必备的。预防医学工作策略是从生命准备阶段(其重点是母婴和儿童保健),生命保护阶段(重点是青壮年)和晚年生活质量维护阶段(重点是老年保健)全程护佑健康。三级预防策略是预防医学的精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工作模式必将从“旨在治愈疾病的高科技发展”转向“为服务人群提供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综合性医学服务。已完成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的医学生要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就必须在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除进一步夯实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同步提升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本教材共分“循证公共卫生与循证医学、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环境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4篇22章。第一篇分5章,主要介绍疾病病因探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疾病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选择中所涉及的诊断试验;疾病预后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药物临床试验原则与方法;与疾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的循证医学方法;以及在社区如何基于循证而进行的社区健康促进及其效果评价。第二篇分3章,该篇所安排的内容主要基于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处于第一次卫生革命与第二次卫生革命交错时期的现实,重点介绍临床实践中常见传染病流行的识别、调查与控制,并介绍在临床实践中可能会涉及的具传染病性的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医院感染的调查与控制,并专题介绍医务人员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结核病和艾滋病为重点,介绍常见慢性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方法。第三篇分5章,重点介绍生活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的识别、调查与控制;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卫生防病重点及其方法;职业病的识别、诊断与鉴定以及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医源性电离辐射暴露的防护,以及常见感染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识别、调查与控制。第四篇分9章,重点介绍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关的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维护计划的制订;吸烟、酒精依赖、药物滥用等不良生活行为的干预;身体活动和体重控制的咨询与指导;临床营养支持;以子宫颈癌为例,介绍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等。
作者简介
编者朱启星,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安徽省肿瘤防治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合肥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兼抗癌抗诱变剂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三届医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副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和《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等教育33年,担任全国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预防医学》(护理本科,第1版)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学》(第8版)主编,全国首批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卫生学》主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预防保健学》主编,先后参编全国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6部,在《Toxicology》和《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多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中华医学会“新中国六十年医疗卫生事业杰出贡献奖”,曾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